Frequency response is only half the game. A room with good frequency response but poor time response is still a room that sounds bad. 频率响应只是游戏的一半,一个拥有良好频率响应但混响时间很差的房间,声音还是不会好听。(摘自Anthony官网文献)
RoomPerfect和Audyssey的房间声学校正,可以将频率响应曲线调整到平直,但即使曲线再平直,如果混响时间过长,声音还是会浑浊难听,或者尖锐刺耳。
声音混响既有高频也有低频,低频的波长太长、能量太大,很难通过声学材料进行调整,与其让它播放出来不断反射成为驻波,还不如从根源入手,在播放前就采用经房间声学校正的动态EQ均衡,拉直频率响应曲线,减少驻波频段的低频输出。
那为什么中高频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呢?因为中高频的波长短,能量远不及低频,如果直接减少输出量,就会使中频干瘦、高频暗淡。而且声音的活力主要是靠中高频(而不是低频),如果不输出足够的中高频,就不会有充分的反射和扩散,声音怎么可能好听?
家庭影院混响时间未经处理多为1.52秒,标准是0.20.4秒(空间越大越长)。声道越多、方向性越强,越容易造成声像混杂。但注意不要过度吸收,死寂的房间声音听起来很奇怪。通常标准是墙面的20%覆盖吸音材料。
扩散的作用:在吸收的同时加入扩散,使房间保持活跃,使声场更加平滑,这是Hi-End家庭影院的关键。(摘自Anthony官网文献)
又吸收又扩散,不是没事找事吗?
其实,吸收和扩散并不矛盾。反射、吸收和扩散是相辅相成的三大要素,无论对Hi-Fi还是AV,都同样重要。
吸收,是为了减少声音因直接反射造成的声像混杂,所以吸音板大多安装在声音的第一反射点上。家庭影院声道越多,越需要吸收第一反射声,以达到降低混响时间、避免声像混杂的目的。
但混响时间短了,声音就容易沉闷,没有活力。刘汉盛指出:到底残响时间对于听音乐有什么重要性呢?虽然残响时间不能代表声音表现的一切,但是它对声音的“质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。例如声音听起来温暖与否、饱满与否、清晰与否;或者是比较明亮的、华丽的等等……适当的残响时间是很重要的。
为了获得恰当的混响时间,就要给声音留有反射和扩散的余地。反射是单向的,扩散是多向的,正确的扩散可以使声音更均匀、更平衡、更好听。但是要做好扩散并非易事,L先生的二次余数扩散板制作错误,就是扩散成灾的鲜活案例。
平直的频率曲线,只表示声音是正确的。但是,如果混响时间很糟糕,比如在空旷无人的大礼堂,再正确的声音,也会嗡嗡作响,不可能好听。所以,好听的声音,不但要有平直的频率曲线,还要有恰到好处的混响时间,缺一不可。
Come on, let\'s Hi-Fi together!